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关于做好2008年接收毕业生工作的意见

作者:时间:2008-01-26点击数:19

中传人事字〔2008〕01号

校属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我校2008年1月15日在校园网上发布了《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招聘应届毕业生公告》。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今年接收毕业生工作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 接收毕业生的基本原则

1、 根据我校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关于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有关精神,严格按照学校给各单位下达的接收毕业生计划控制接收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做到专业对口、层次合理、比例适当;

2、 补充急需的教学、科研人员;

3、 优先解决重点学科、重点部门的需求;

4、 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统筹各学院专业需求,实现专业间合理的资源共享;

5、 为优化学缘结构,原则上接收本校毕业生不能突破总人数的1/3;

6、 原则上接收的北京生源毕业生应占接收总人数的1/3。(注:“北京生源”指高考前具有北京常住户口的,而非外地高考到北京的。)

二、 接收毕业生的条件及要求

专任教师、教学辅助人员:

(1) 热爱教育事业,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踏实勤奋,具有团队精神;

(2) 教学、科研岗位原则上要求接收博士毕业生。个别专业如无博士毕业生,应为本专业最高学历;

(3) 在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学位是在“ 211 工程”重点大学或国外知名大学获得的;

(4) 要求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5) 应届毕业生的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有工作经历且具有副高职称的毕业生年龄不超过 45 周岁;

(6) 专业功底深厚,学术水平较高;

(7) 所学专业应与招聘的工作岗位相符,做到学以致用,岗位、学历、专业等应该与发布的招聘信息相符。

专职辅导员:

(1) 中共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师德高尚,作风正派,团结同志,肯于奉献,艰苦奋斗,为人师表;

(2) 具备一定理论水平,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3) 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2008 年应届硕士(或以上)毕业生,年龄在 28 周岁以下(含 28 周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一定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调研的能力,善于培养典型、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学生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4) 在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学位是在“ 211 工程”重点大学或国外知名大学获得的;

(5) 要求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6) 热爱辅导员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7) 所学专业应与招聘的工作岗位相符,做到学以致用。

三、 接收毕业生的工作程序

为了更好地完成招聘工作,从今年起,我校采用“中国传媒大学人事招聘系统”,应聘者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不以其他方式接收毕业生简历,简历初审、初试、复试、实习等审核流程均需在人事招聘系统中填报。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1、 各学院申报招聘计划,2008年计划申报已由人事处根据各学院上报的计划,在人事招聘系统中统一填报。2009年起,接收毕业生的申报计划统一采用网上申报。

2、 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由人事处负责将接收毕业生的招聘信息在校园网上公布。招聘报名时间为1月15日至3月2日。

3、 各学院成立接收毕业生考核领导小组和接收毕业生专家组。考核领导小组(3-5人)、专家组(3-5人)名单于3月10日前报人事处备案。专家组成员必须具有正高职称,考核领导小组组长为各学院院长,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在专家组成员中所占比例不能超过50%。

4、 接收毕业生的考核时间安排:

l 网上报名:1月15日至3月2日

l 初审:3月3日至3月17日

l 初试:3月17日至3月23日

l 复试:3 月24日至3月30日

l 实习:4月7日至5月7日

l 学校审批:5月7日至5月30日

l 签约:6月上旬

具体考核时间安排和流程见附件:《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接收应届毕业生考核工作流程》。《中国传媒大学人事招聘系统学院后台管理系统使用说明》将通过信息平台发给各单位。

请各单位按照本通知要求,加强管理,保证接收毕业生的质量,认真做好2008年接收毕业生工作。

附件: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接收应届毕业生考核工作流程

人事处

二○○八年三月四日

主题词:人事工作 招聘 毕业生 2008 意见

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 2008年03月04日印发

附件:

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接收应届毕业生考核工作流程

一、 初审阶段( 3 月 3日至 3 月 17日)

各学院考核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招聘的条件和要求审查报名者的资格条件,按5:1确定进入初试的名单。

1、 3月3日-3月12日:各学院初审

请各学院登录人事招聘管理系统(http://jobs.cuc.edu.cn),在“审核模块”的“初审阶段”中查看应聘人员简历,审查、筛选后按5:1确定进入初试名单。学院负责通知进入初试的毕业生提供以下相关材料:

  • l 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接收毕业生考核表(由应聘者在人事处网站下载专区下载填写个人信息,学院考核部分不填写);

  • l 简历及成绩单复印件;

  • l 身份证复印件;

  • l 硕士生提供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博士生提供本科、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 l 在校证明、本学期参加毕业答辩证明(或应届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

  • l 外语、计算机等证书复印件;

  • l 专任教师须提供导师推荐信。

2、 3月13日:各学院向人事处报拟定初试名单和初试时间

各学院将拟定初试名单及其相关材料、初试具体时间安排报人事处,同时在网上填写初审审核信息。请有招聘专职辅导员的学院将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时间安排在3月17-3月20日之间。

3、 3月14日:人事处负责审查拟进入初试人员的资格。

4、 3月17日:人事处发布进入初试名单,各学院电话通知学生本人。

二、 初试阶段( 3 月 17 日至 3 月 23 日)

(一) 专任教师、教学辅助人员:

1、 3月17日-3月22日:各学院根据上报的初试具体时间,安排组织初试。

l 各学院专家组负责对初试人员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考核前应检查应聘者的学生证、身份证,考核完填写应聘者携带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表》;

l 各学院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初试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以面试、试讲等形式为主。考核前应检查应聘者的学生证、身份证,考核完填写应聘者携带的《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接收毕业生考核表》中的学院意见。

l 各学院按照2:1确定初试合格名单。

2、 3月23日:学院在网上填写初试审核信息,并将应聘者的《中国传媒大学新接收毕业生考核表》、《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表》交至人事处。

3、 3月24日:人事处审核初试结果,发布初试合格名单。

(二) 专职辅导员:

1、 3月17日-3月20日:各学院组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各学院根据上报的初试具体时间,组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各学院专家组负责对初试人员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考核前应检查应聘者的学生证、身份证,考核完填写应聘者携带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表》。

2、 3月21日-3月22日:学生处、人事处组织初试,初试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与面试。

由学生处和人事处共同组织初试,按照2:1确定初试合格名单。具体考试安排由学生处发布通知。

3、 3月23日:学生处在网上填写初试审核信息。

4、 3月24日:人事处在网上审核、发布初试合格名单,各学院电话通知本人。

三、 复试阶段( 3 月 24日至 3 月 30 日)

(一) 专任教师、教学辅助人员:

1、 3月24日-30日:由人事处负责组织复试。

学校组织外语专家组,负责对拟接收毕业生进行外语水平测试,考核方式以外语面试为主。考核完,专家组填写《外语能力测试表》。具体工作安排由人事处来协助完成。

2、 3月31日:人事处根据复试结果,确定到拟聘任学院全职实习的名单。

3、 4月5日:人事处在网上填写审核信息,发布复试合格名单,电话通知本人。

(二) 专职辅导员:

1、 3月28日、29日:复试考核方式为面试(包含外语口试)。

2、 3月30日:学生处在网上填写复试审核信息。

3、 3月31日:人事处在网上审核,确定到拟聘任学院全职实习的名单。

4、 4 月5日:人事处发布复试合格名单,电话通知本人。

四、 实习阶段( 4 月 7 日至 5 月 7 日)

(一) 专任教师、教学辅助人员:

实习期满,由各学院出具实习鉴定,实习合格者报人事处。5月8日各学院在网上填写实习审核信息。

(二) 专职辅导员:

实习期满,由各学院出具实习鉴定,实习合格者报人事处。 5月8日各学院在网上填写实习审核信息。

五、 学校审批阶段( 5 月 7日至 5 月30日)

人事处在网上发布公告,通知拟录用人员进行体检、外调等,学校根据考核的各项结果,择优录取,确定录用人员名单。

六、 签约( 6 月上旬)

人事处在网上发布公告,通知录用人员签就业三方协议,招聘工作结束。签约时,毕业生须提供以下的相关材料:

l 体检表;

l 就业推荐表;

l 全国毕业生就业协议;

l 外调材料。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京ICP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