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挑大梁 当主角 建新功|“持续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暨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工作总结大会成功举办

作者:时间:2023-09-06点击数:91

(通讯员 胡洪春 吴佩琳 摄影 于然 申皓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实走深,进一步深化人才制度改革,7月15日下午,“持续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工作总结大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是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的总结大会,也是学校人才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大会。

全体校领导,校务委员会执行主任、副主任,党政职能部门、直(附)属单位、各教学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代表,全体“金核桃”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全体青年拔尖人才等15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李众主持。

本次大会共分为两个阶段议程。第一阶段主题是“勇当主角、强国有我”。张树庭校长在致辞中说,一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学校在人才的选、育、留、用上不断开拓创新,精心构建了十年育才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层次分明、行之有效的人才成长路径;提出了人才评价十字方针,鲜明树立破“五唯”、立多维的工作导向,推动具有中传特色、追求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人才评价文化在中传落地生根。

张树庭强调,面向未来,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持续加强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在战略上加强谋划、在行动上制定举措、在保障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链条,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全方位高水平人才保障体系,努力为青年人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王晖副校长作了题为《聚焦青拔人才培养,助力一流大学建设》的首届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成果情况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的创立背景、选拔过程、历届成果,总结了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四年培育期内取得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多维度成长和作出的贡献。首届19位青年拔尖人才中,有15位教师圆满完成工作协议制定的聘期任务,培育达标率达到了80%。其中,5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3位教师主讲的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人入选北京市人才项目,3人入选学校“金核桃”人才计划。19位教师在培育期内全部晋升了高一级职称,其中2位教师从入选时的讲师成功晋升到正高级职称。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学校着眼“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聚焦学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发展等,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完善青年人才成长机制,健全和创新评价体系,优化青年人才激励机制,着力激发青年人才内生动力,使得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效能持续增强,奠定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诸多需要不断努力和提升的空间。

四位首届青年拔尖人才代表以及青年拔尖人才培育优秀单位代表分别汇报了在学校党委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的扶持和托举下,在四年培育内取得的成果与收获。


广告学院院长赵新利教授从思想引领、学校腾飞给自己带来的拼搏氛围、学校人才培育体系给自己的舞台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如何大胆制定目标,挑战自我,成为优秀的自己。

新闻学院副院长陆佳怡教授从做学问、做事和做人三个角度讲述了成长经历,“青拔”四年既是一段难忘旅程的结束,更是新的奋斗征程的开始。

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龙教授将自己的成长经验归结为“四个大”:选大方向、做大问题、写大文章、有大视野,围绕“四个大”为国家做事,为学校争光。

科学研究处刘俊教授从如何更好的投入科学研究的角度分享了自己两点体会:做深度思辨的研究和做有本土贡献的研究,立足时代发展、对标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学校建设。

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素琴介绍了近年来电视学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和突出成效。她从注重团队建设、坚持服务社会、实行统筹规划、强调分工责任、遵从创新规律等方面介绍了学院人才工作的主要特点与经验做法。

廖祥忠书记和张树庭校长共同为姬德强、陆佳怡、金海娜、赵新利、刘俊、叶明睿、李楠、苏建勋、叶龙、殷复莲、税琳琳、刘卓、付晓光、赵如涵、齐骥15位中国传媒大学首届青拔人才培育达标人员颁发证书,现场所有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

大会第二阶段的主题是“一人一策、精准发力”。这既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讲话精神,也是在今年主题教育中增设的书记院长“必答题”,即对青年教师制定“一人一策”的培育支持计划,为人才设置科学合理的成长线路图,遵循规律,精准发力。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范敏和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程皓楠代表学校青年人才群体分享了在“一人一策”政策指导下的成长故事,“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将自身奋斗与学院助力和学校托举相结合,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相结合,发掘更有潜力的自我,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金立标、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作为教学科研单位代表,介绍了所在学院做好人才成长设计的经验,阐明如何更好遵循规律、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主动性,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党委书记廖祥忠在总结讲话中对青拔人才培育项目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回顾了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设立的历史过程。2018年,为了解决学校人才队伍面临断档的问题,学校党委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定的决心启动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实施人才培育四年“百人计划”,支持青年人才成长,完善人才队伍梯队建设。

廖祥忠说,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启动以来,学校首先从体制机制上不断研究探索如何更好激发青年拔尖人才的潜能,并从资金、平台、资源、政策等给青年人才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为了破除“五唯”顽疾对人才成长的影响,学校创造性提出了“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人才评价十字方针;构建了“博士后—青年拔尖人才—金核桃人才”人才成长链条,打通培养“大先生”的人才成长阶梯;完善了学术青拔、教学青拔和创作青拔助力人才成长的“三驾马车”,形成了独具中传特色的人才成长沃土。其次,学校积极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让不同岗位、不同特点的人才都有上升的空间,都有发展的平台,建构“教而优则教,研而优则研,管而优则仕”的文化土壤,打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广大教职工拼搏向上、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风貌。第三,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家国情怀。学校人才工作高度契合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和新时代对人才的渴求,坚定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培养起来一批年轻有为、充满国家情怀的青年人才。从成长起来的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身上能够鲜明感受到他们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心怀国之大者,做时代有为青年的志气和勇气。有了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基础保障,有了良好的人才文化氛围,加上大家心中的家国情怀,相信很快会有一批青年人成为国之栋梁,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相信人才济济的时代也很快就会到来。

廖祥忠强调,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学校人才队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一人一策”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人才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绘制“培养蓝图”,做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未来形成国重、国舆、国传“三足鼎立”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国家高端智库人才;坚持国际化的视野,既立足于本土特色,明确自己的定位,更放眼世界,在世界范围形成人才竞争优势。

廖祥忠最后强调,明年学校将迎来建校70年的历史时刻,从技术人员训练班、专科学校到行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再到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阔步迈进,学校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一代代人才的接续奋斗,也离不开校党委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支持和鼓励人才为党和国家、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的决心。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党组和怀进鹏部长对人才工作的要求,时刻牢记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担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持续完善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挑大梁、敢当主角、争建新功”。

作为这次青年拔尖人才工作总结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图书馆二楼还设立了首届青拔人才成果展,十五位优秀青年人才的成果让参观者纷纷称赞,也给了全校广大青年老师鼓舞和激励。

本次大会在广大教师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学校人才工作,尤其是青年拔尖人才经过四年的培育,效果非常明显,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高速发展的生力军和未来,加上人才评价“十字方针”深入实施,十年育才体系的不断完善,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强,一定会有更多的青年人才在中传汇聚,在中传迅速成长,在新时代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编辑:陈艺文)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京ICP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1号